您好!欢迎来到版权所有:响水零距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江苏云聘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
服务热线:152-9539-1111
|

查看: 5549|回复: 0 响水人,你可知道响水县及陈家港,黄圩,小尖......这些地名怎么来的?

[复制链接]

729

主题

181

回帖

97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785299
发表于 2015-11-22 10: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爆料、合作微信:15295391111 新闻爆料奖励20-100元现金


    作为一个响水人,你是否想知道:响水县及六套,南河,双港......这些地名怎么来的。作为一个传递正能量的优秀公众号,小编们,经过历时1个月的采访,终于找到了答案。亲,小编这么辛勤工作,你一定要点个ZAN奖励一下哦!
e7ee64821ab86009f8e932c6c5fc93aa.png
响水县南宋之前,古淮河从县境内云梯关独流入海,县境大部处于沧海之中。元、明、清和民国时期,县境先后属山阳(今楚州区)、安东(今涟水)、海洲(今灌云)、阜宁县管辖。1940年10月,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涟灌阜边区办事处,同年12月撤销。1941年9月,重建涟灌阜边区办事处。1942年4月,华中局决定撤销涟灌阜边区办事处,建立潮南县,5月中旬,潮南县改称滨海县,隶属盐阜行政公署。1949年11月,与阜东县合并,仍称滨海县,县委、县政府机关驻东坎镇。1966年3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滨海县中山河北地区划建响水县,因县政府驻响水镇而得名,隶属盐城专员公署。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隶属盐城市。1.响水镇

8e731e57db1360e2ec4e42d6b3054992.jpg
相传元。明时期,即有移民在此从事盐业、渔业生产。曾名“吴集”后称“莞渎”,只因傍依灌河,河床陡深,潮汐差大,每逢潮起潮落,支流跌水轰鸣,数里皆闻水响,遂名“响水口”。2.陈家港镇
12e70e683089930a5dc8e8c4cdfabc45.jpg
古名“蛏架港”,过去一片盐滩,渔民靠钩蛏捕鱼为生,他们把钩出来的蛏搭架晒干,因蛏架很多,故称此地为“蛏架港”。后根据古音,改名陈家港。
3.小尖镇
0d6fbcf9ad1311c4701692faf211d5a7.jpg
相传,乾隆年间,小尖属于近海滩地,由苏州迁来的吕姓,刘姓等迁到小尖谋生。因小尖地处马港河、南潮河夹尖处,故称为小尖。清道光年间兴集市,称“豫顺集”。
4.张集中心社区

015c0a30ca8a43b5bacfee68c8af8d6b.jpg
原名张庄,清康熙年间,由苏州阊门迁来的焦、戚、宋、三姓,租住涟水县佃湖集主张氏土地,故改名张庄。清同治年间,由潮河乡团董张以良为集主,在此兴集,故名张集。5.老舍中心社区

cff32771fee9fea5bf32b2b34fabcf43.jpg
相传清乾隆年间,由安东灰墩高氏等迁此落户定居。因此庄始建较早,皆住草棚茅舍,故取名为老舍。6.大有镇
368292754c8c77fd8a98d213d53c4ca0.jpg
相传清道光年间,庙湾顾、沈等姓从陆集迁来此地,以从樵、从鱼、从盐为生。村民因在大片盐碱地上搭茅棚草舍居住,故谓大盐舍。1952年,苏北建新人农场,经济生活发生变化,又更名为大有舍。7.双港镇
55ec3fc341ffbbc1277c526f3dc06f3e.jpg
相传明正德年间,从苏州阊门迁来的张氏,从事渔、盐生产。后随着土壤盐分减少,农业生产逐渐发展。后因村东头开挖了两条人工河,地名随之而产生。另一说法,张氏兄弟二人分别在灌河边开办两个码头,因而得名。
8.南河镇

b03dcb697ff96480a8dac1452d8c259b.jpg
相传清嘉庆年间,苏州王氏迁至南河复兴庄从事渔、盐生产。后农业发展,形成顺兴集。之后,因集市在王姓土地,又更名为王集。因该乡镇靠近南潮河,故取名为南河。9.黄圩镇

1b69c5997275552265dcd3e3045e23dc.jpg
相传清乾隆年间,有苏州迁来的薛姓,因筑圩防盗,初名薛圩,嘉庆年间兴集。兴集时,距黄圩不远的佃湖集主以十里内第二集市为名,向官府控告,后因黄举人据理力争而胜诉,群众为纪念黄举人,遂改薛圩为黄圩。10.运河镇

b4d317c86880c3ed2b7983876ca99f4c.jpg
运河初名龚集,因清代龚姓迁来聚居落户,村名小龚庄,后改名顺河集,龚集。运河地处黄河故道中山河北岸,交通区位优势比较明显,因响坎大运河和西边的通榆大运河贯穿全镇而得名。11.六套中心社区

5cbf8218f18649749e9a485a3503a96f.png
黄淮河流后,近海处河床形成自然弯曲的河套,曾叫回龙港。清乾隆年间,此村,根据云梯关向下的护堤防汛工段建制,称之为六套。12.七套中心社区

0d555c57efbd055202e5d3698a710db3.png
清康熙年间,苏州人张徐吴三姓迁至此地,从事盐、渔生产。初名南岗,嘉庆年间兴集市,取名聚兴集,嗣后根据云梯关向下的护堤防汛工段建制,更名七套。
e26405147d47659c9a074c116a73dd68.gif                     
哎...今天够累的,签到来了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免费联系电话

152-9539-1111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日8:00-23:30

关注我们
  • 关注官方微信

  •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