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给政府添麻烦,不给社会添负担。路边开个馄饨店,一家老小混口饭……”7月14日,记者来到县城长江西路“雀头馄饨店”,因为店主姜苏凯留着一头长发,因此被人称为“长发哥”。谈起自己下岗后的创业历程,他滔滔不绝,满嘴“顺口溜”。这个只有20多平方米的小店内有各种宣传喷绘,展示着姜苏凯人生旅程、创业故事和爱心传奇。 1991年秋,原张集乡姜圩村4组青年姜苏凯高中毕业,就职于响水县第二建筑公司,负责后勤工作。能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这对于一个农村青年来说,无异于上天赐予的礼物。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该公司于2013年进行破产重组,时年31岁的姜苏凯成了一名下岗工人。面对没有工作的妻子和嗷嗷待哺的孩子,他毅然走出家门,到浙江慈溪务工。后来,他做过工地监理、卖过自行车。机缘巧合,他成立了响水首家单车俱乐部和“狼迹天涯”户外俱乐部。2019年,“长发哥”姜苏凯徒步至拉萨的新闻不时在各类新闻媒体推出。他用8个月的时间,单人徒步4168公里,往返响水和拉萨,用双脚丈量祖国的美丽山河,用汗水折射了一名下岗青年的坚强意志。
近几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姜苏凯的单车俱乐部和户外俱乐部无法正常开展活动,也就没有经济收入。姜苏凯不畏不惧,准备从小小的馄饨店做起。做一行精一行,他的馄饨店由于诚信经营,品质过硬,很快便站稳了脚跟,收获一大批新老顾客。今年元月18日,老姜勒起了围裙,包起了馄饨,随着一碗一碗的馄饨端到客人面前,生意越来越红火。
生意好了,做人的良心不能忘。为了保持“雀头馄饨”的形状和口感,无论生意多忙,姜苏凯夫妻俩都是现包现卖。“雀头馄饨”的皮薄透明,都是擀面杖一下一下“擀”出来的。擀皮是门技术活,为了保持适宜的湿度,天气炎热的时候,不能使用风扇。根据自己揣摩出来的标准“擀法”,一斤面可以擀出400张馄饨皮。虽然薄,但很有韧劲,轻轻扯一扯,还会缩回原来的形状。肉馅选用纯精肉,除了盐,不放任何调料。馄饨的包法也很有讲究,左手持一张面皮,右手用筷子或竹篾在肉馅里少少地一刮,粉色的肉馅在皮中央拓开硬币大小的薄薄一层,手指轻拢,就犹抱琵琶半遮面地收了口。这样外形如同麻雀头,边似荷叶,底若金莲。由于馄饨皮薄,肉馅里的水分会渗出来,馄饨皮就容易烂掉、粘连,只有现包现下,才能确保下锅不坏,入口即化。只要下锅20多秒,馄饨就可煮熟上浮,下锅装碗后,仿佛朵朵荷花。皮薄馅靓的馄饨浸在棕褐色的酱油汤里,像一朵朵白云在天空中飘浮。绿色的香菜、青色的米葱、朱红色的虾籽散落其间,看起来煞是诱人。食客深深吸一股鲜美汤底冒上来的热气,捞起一只面柔馅嫩的馄饨品尝,面皮爽滑,肉馅鲜香,再来一口鲜甜浓香的馄饨汤,面皮顺滑地伴着汤汁涌入腹中,真是鲜美至极。 独具特色的“雀头馄饨”,引得顾客不一样的青睐。面对来自八方的赞誉,整天忙碌的姜苏凯胸膛里始终跳动着一颗关注弱势的爱心,他心系云南贫困学童、浙江白血病男孩、河南艾滋病孤儿等,已经花费10余万元资助他们,相信姜苏凯的“雀头馄饨”必将和他滚烫爱心一样,受到人们的热捧和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