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响水县一名2岁男孩在服用预防小儿麻痹症的糖丸后,突然高烧不退、脚面内翻逐步严重,经诊断为小儿麻痹症。4月22日下午,经过省医学会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专家库5位专家鉴定,认为疫苗没有问题,男孩的异常反应属于极少数概率。 ■ 家长称孩子脚面内翻,医院诊断结论为小儿麻痹症 ■ 5市医学专家来盐鉴定疫苗没问题,异常反应属极少数概率 中国江苏网4月23日讯 “儿子洋洋(化名)2012年11月5日出生后,各项指标均非常健康。”昨天,孩子母亲顾女士说,2013年1月7日洋洋在响水县防疫站首次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1月14日因肛周脓去医院手术,挂三天水17号回家。19号左右开始发烧、腹泻,精神不佳。之后发生的事情,一家人连想都没敢想过。 【事件】服用糖丸腿没力气以为缺钙 “退烧后,发现孩子全身软弱无力,长辈们说孩子因肛周脓肿手术加反复发烧,所以体力没有完全恢复。”顾女士说,当时正值冬天,孩子穿的多裹在小被子里,由于精神慢慢好起来,加上快过年了,也就没太在意。然而,2月8日发现孩子腿没力气,就抱去当地诊所看。 “医生问我们有无补钙,说两三个月大的孩子很可能缺钙,因此建议先补钙。”顾女士说,“2月18日服下第二次糖丸,2月20日发现孩子右脚面下垂,当即去了县医院,医生看完后也说:可能是缺钙,先补段时间再看。3月初,感觉情况没好转,又去医院反映,因孩子有枕秃状,仍怀疑缺钙严重,交代‘加强补钙,经常按摩’,我们回家照做,感觉情况有所好转,便一直这样做了。” 期间,顾女士感觉儿子腿长短粗细有点差异,曾打电话问过在南京当医生的同学,对方说孩子早期发育不对称也是有可能的。之后,发现孩子脚面内翻逐步严重,感觉不是缺钙那么简单。于是,5月20日去县医院拍片子。医生说是髋关节脱位并建议她带孩子去南京治疗。结果,到南京医院一查,诊断结论是小儿麻痹症。 【调查】接种前未反映孩子健康异常 2014年1月24日,经响水县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诊断,认为洋洋在接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后发生急性弛缓性麻痹。其分析意见是:患儿在2012年1月7日、2月18日、3月18日分别服用了3剂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前,儿童监护人未反映儿童健康状况有异常,均签订了预防接种前知情同意书,接种人员均具备接种资质。 该专家组认为,临床上常见的急性弛缓性麻痹包括肠道病毒感染、脊髓灰质炎、格林—巴利综合征、脊髓炎、多神经病等14种疾病。由于各种原因,患儿患病后未采集到合格(按国家规定应在发生麻痹后3至14天内)双份粪便标本及双份血清开展相关的病原学实验室检测,故无法明确具体病原。 不过,对于这份鉴定,顾女士和家人并不认可。他们认为,响水县疾控部门出具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书》隐瞒了一些关键证据,并做了模棱两可的诊断结论,“比如,无论是临床症状还是后遗症表现,洋洋不但完全符合脊髓灰质炎,并且与其他急性弛缓性麻痹的临床特征和后遗症表现完全不沾边。” 为此,顾女士决定通过向盐城市医学会申请,从省医学会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专家库随机选取专家,对儿子的病情是否与糖丸有关作重新鉴定。 【鉴定】随机抽调专家严查每个环节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4月22日,来自南京、苏州、南通、扬州、淮安等5市医学专家,应邀来盐对洋洋病情作重新鉴定,他们都是从省医学会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专家库里被随机抽调的教授级专家。 专家鉴定组将通过认真审阅有关资料,依照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运用科学原理和专业知识,进行独立鉴定。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作出鉴定结论,并制作鉴定书。而且,鉴定结论只能是属于或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结论还要按半数以上专家鉴定组成员的一致意见形成。经鉴定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会在鉴定书中说明理由。经鉴定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则要对照《医疗事故分析标准(试行)标明异常反应损害程度分级》。 记者注意到,昨天的鉴定会在遵循公开、公正原则的前提下进行。之前,盐城市医学会先当着受种方和接种方的面,宣布受种方抽取的专家编号及参加鉴定会的专家姓名、专业、技术职称等。在宣读鉴定会场纪律之后,组织方甚至还要求双方在正式鉴定会前有关情况再次告知记录上签字认可。 【结论】认定为极少数概率异常反应 在坚持公平、公正,依据事实、科学以及卫生部相关标准的前提下,昨天专家组从下午3点多钟一直讨论到天黑才作出比较适合实际的鉴定。 据盐城市医学会秘书长王绍华透露,专家们对照卫生部有关标准,发现患儿的异常反应符合三条相关标准中的一条。所以,经讨论作出了不排除的鉴定结论,这个“不排除”即可以诊断,但依据不足。 “孩子的病情最终鉴定为二级丁等,相当于五级伤残。‘不排除’的鉴定结论可以让当事人向相关部门申请并获得补偿。”王绍华表示,“不排除”并不意味着疫苗有问题,相反,经专家组认真研究认为给孩子口服的疫苗没有问题。洋洋出现的异常反应只是极少数概率。 简单地说,因为专家组在仔细调查审核疫苗生产厂商、批号、有效期、冷藏途径等环节后,发现在响水县3个不同地点服用疫苗的182人(包括洋洋)中,仅有洋洋一个病例。如果疫苗有问题,其他服用疫苗的孩子肯定也会出现类似的异常反应。另外,国家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明文规定,只要是疫苗有问题,都必须登记在案。当天,专家组没有对响水县相关部门认定有责任,但对今后如何完善相关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有专家指出,实践证明,通过疫苗接种,每年大量的人免于感染疾病和死亡,疫苗接种还能卓有成效地控制甚至根除疾病。受种者出现异常反应可能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接种后偶合发病。昨天的鉴定是为了查明洋洋的病情是否与疫苗有关,以确保疫苗的安全可靠。 相关链接>>>孩子口服糖丸有禁忌 昨天,记者在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糖丸具有一定禁忌症,并非每个孩子都适合。如果不做静脉血检查,几个月大的宝宝一般不能从表面上判断是否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因此,需要特别留意以下五类糖丸禁忌人群,尽量避免发生意外。 ①出生后反复感染的宝宝。由于母亲胎传抵抗力的保护,一般6个月以内的宝宝很少生病。如果新生儿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肺炎、腹泻、肛周脓肿、鹅口疮等症状,宝宝就很有可能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和缺陷。 ②发育欠佳的早产儿。体内免疫因子低,特别容易生病。 ③出生时体重不足5斤的宝宝。在妈妈子宫内就没有长到应该有的斤数,这种孩子的免疫功能较弱,不推荐服用糖丸。 ④人工喂养儿。由于没有乳汁的哺育,孩子不能从母乳中得到抗体。 ⑤对牛奶过敏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