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当嫂子又当妈 用爱撑起一个家
——响水镇东园社区妇女杨兰俊悉心伺候智障小叔的故事
涛涛灌河,奔腾不息,润泽两岸一代又一代勤劳朴实的人民,同事也孕育出一个又一个美丽动人的家庭故事,响水镇东园社区好嫂子杨兰俊悉心照料智障小叔的故事就是其中尤为典型的一个。
“子华!子华!来家吃饭哦!二婶子,有没有看到我们家子华……”春去东来,一年四季。在灌河畔上,在交通巷里,在大桥公园……人们经常看到一个中年妇女在寻找一个叫沈子华的智障残疾人。她叫杨兰俊,是一个人见人夸的好媳妇、好妻子、好母亲,更是一个百里难寻、万里挑一的好嫂子。杨兰俊对智残小叔给予的却是母亲般的关爱,她用亲情、关爱和柔肩撑起一个多灾多难的家。
那是37年前的一个秋天,大有镇康庄村的小伙子沈子华还在响水中学读高中,因为一件意外事情的刺激,致使精神失常。或许是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久而久之,发展成间歇性精神病。1982年国庆,年仅21岁的大有镇淮北村年轻姑娘杨兰俊嫁到康庄,与沈子华二哥沈子荣喜结连理。其实早在一年前“相门户”(响水风俗:婚前女方先到男方家里看看条件)的时候,杨兰俊就知道沈子华的病情,她也知道自己要面临孝顺公婆、伺候小叔的重担。
杨兰俊丈夫沈子荣共有姊妹7人。一个姐姐外嫁他乡,家境不好。兄弟6人有3个先后离世,还有最小的六弟在大丰农场是一名狱警,去年身上长了肿瘤,手术后一直病休在家。前些年,智障小叔一直在老家康庄和公婆住在一起,有一次发病,竟然把自己母亲门牙打掉。杨兰俊知道后,心疼得直掉眼泪。因为害怕再有意外,杨兰俊索性住到老家,一边监督小叔按时服药,一边照顾年过八旬的公婆,还要侍弄10多亩承包田。2010年春,公公因脑梗卧床不起,之后不久,婆婆又患脑溢血,加上小叔子智障,全家3个病人,都由杨兰俊伺候,每天起早摸黑,历经辛酸,非常人能以体味。公婆后来相继去世,杨兰俊把小叔接到县城共同生活,把一间朝阳的屋子腾了出来,并且安装了空调。
或许是多年来的劳累,54岁的杨兰俊看上去衰老了许多。这些年儿女相继成家,都已独立生活。丈夫在北京一个工地上给工人煮饭,每个月2000多块钱的工资也只能够维持家用。为了照顾好智障小叔,杨兰俊不仅不能打工,而且抛弃了老家10多亩田,加上给小叔治病买药,致使家庭十分拮据。杨兰俊在电视上看到过一个植物人被唤醒的纪录片,她深信只要认真治疗,伺候到位,小叔子病情会一天一天好起来的。为此她先后带小叔子到盐城、上海等地治疗,已经花费5万余元。为了这个小叔子,杨兰俊付出了太多辛劳,每天夜里,她都要到小叔房间两三次,催促他起床小便。一旦自己睡过头,小叔子就会在床上大小便。有时起床后,他仍会在屋子里方便,杨兰俊只好穿上衣服及时清理,夜里受凉感冒也是常有的事。2016年12月15日,天气暖和,杨兰俊在里屋洗被子,出来后没见到刚刚坐在院子里晒太阳的小叔子,她赶忙沿街寻找。因为这几天他病情不稳,万一走出去打伤人怎么办?眼看日落黄昏,万一走远了找不到家咋办?杨兰俊心急如焚,喊破嗓子跑断了腿,终于在老车站那里找到他。看到小叔子被冻得脸色铁青,杨兰俊一把把他搂在怀里,嚎啕大哭:子华你要跑丢了,我还怎么能活啊!
提起这么多年的心酸往事,杨兰俊禁不住泪眼婆娑。但是话锋一转,她又说道,这些年之所以能够撑下来,不仅仅要感谢丈夫给她的精神支持,更要感谢政府给小叔子办了低保,县残联还给他评定为智残二级。虽然这两样补助的费用不高,但是对她们这样的家庭来说已经是雪中送炭。杨兰俊坚信,有了政府的关爱,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小叔子病情会逐渐好转,自家的生活也会一天一天的好了起来。——汪正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