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讯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共江苏省委原书记,江苏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韩培信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1月15日19时15分在南京逝世,享年97岁。兹定于2017年1月19日上午10时,在南京西天寺殡仪馆向韩培信同志遗体告别。
韩培信,男,1921年10月生,江苏响水人,也是目前为止,出自响水县的最大一名官员。194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 1975年10月任江苏省革委会副主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省委书记。1977年10月任轻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81年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代省长。1983年3月-1989年12月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1988年2月-1993年3月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第5-7届全国人大代表。第8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共第12、13届中央委员。1993年2月-1996年12月任江苏省扶贫基金会理事长。
孤 苦 童 年 1921年9月25日,韩培信出生在黄海之滨、灌河南岸的响水口小镇。他刚刚来到人世,父亲就撒手人寰。6岁时,他母亲又染霍乱死去。成了孤儿的他与13岁的姐姐相依为命,姐弟俩靠替人缝洗拆补、叠冥币换点活命钱。姐姐出嫁后,好心的二叔收养了他。韩培信一边在二叔家的棉花行里帮工,一边在族叔办的私塾里读书。他干活勤快,不惜力气,读书认真,天资聪颖,深得叔婶的喜爱,视为己出。 韩培信读了二年私塾,二叔又送他上了新式学堂响水中心小学,读四年级。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响水中心小学已有了中共地下党的活动。那时候,从外地来的地下党员老师,在响水口的中学、小学任教,他们一边教学,一边向广大青少年学生宣传抗日,激发爱国热情,反对黑暗统治,追求光明进步,在苦水里泡大的韩培信,受到进步老师的影响,积极参加了他们组织的反对国民党校长迫害进步师生的学潮和抗日宣传活动。同时有机会阅读了进步师生存藏在他那里的《共产党宣言》等一大批红色书刊,从中受到启发教育,明白了穷人为什么苦富人为什么富,穷人要翻身解放,只有依靠共产党等革命道理。 1939午春天,正当韩培信在响水中心小学快要毕业的时候,侵华日军从灌河口西侵,占领了响水口。人们被迫离乡背井,妻离子散。此刻,韩培信也只好跟随叔婶到乡下的姑妈家去躲避。他在姑妈家逃难期间,姑妈介绍自己表妹的养女王秀莲(参加革命后改名王浩)给韩培信为妻,并在乡下借两间草房帮他们成亲。 韩培信在姑妈家结识了姑妈的嗣侄子、中共地下党员吕恩潭。
投 身 革 命
韩培信与吕恩潭相识后,在他姑妈家以教私塾为掩护,和吕恩潭一起参加了革命活动。 1940年10月,八路军五纵队南下,开辟了苏北革命根据地。淮海地委为了加强领导,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斗争,决定以废黄河北岸、灌河以南的涟水、灌云、阜宁三县的边缘地区建立涟灌阜边区办事处。经吕恩潭介绍,韩培信到新生的抗日民主政权涟灌阜边区办事处当文书,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迈上了革命征途。 1940年年底,涟灌阜边区办事处撤销,韩培信被调到阜宁县东北行署(驻东坎)工作,先后任文书课长,八滩区长、区委书记等职。 1942年日本侵略者对苏北根据地实行大扫荡,连续占领了东坎、五汛港等地。据情报获悉,敌人还妄图侵占八滩,建立据点,情况危急。八滩,为黄海之滨的重镇,当时,又是新四军后方基地之一。部队的军械库、医院、伤病员等都在八滩境内。军部决定三师要坚守八滩,在敌人行动之前,要坚壁清野,做好战斗准备。黄克诚师长找来韩培信,命令他立刻组织发动群众,把整个八滩街拆光。并斩钉截铁地说:“为了革命战争的需要,事关重大,刻不容缓,小局必须服从大局。现在拆了你一个银八滩,将来革命胜利了,还你个金八滩。”韩培信坚决执行命令,毫不犹豫,立即行动,把当地干群发动起来,仅用三天时间就将八滩街房屋全部拆光。刚拆完,敌人就开始进攻了。黄师长在八滩东郊坐镇指挥.经过一场激战,新四军彻底粉碎了敌人占领八滩的企图,致敌伤亡惨重,狼狈地逃回了东坎,不久又从东坎败退。我盐阜抗日军民又一次取得了反扫荡斗争的重大胜利。 1945年夏,韩培信任阜东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任八滩区委书记。不久,又任县委委员、宣传部长,仍分工抓八滩工作,经常住在八滩。7月上旬的一天早晨,正在大淤尖乡政府研究工作的韩培信接到拾贝渔民的报告,发现一艘汽艇搁浅在附近海滩,汽艇上有戴大盖帽的军人在活动。韩培信分析,这可能是国民党小股部队。他当机立断,命民兵队长集合百余人,由他亲自率领,迅速赶到海滩,将汽艇包围起来,当场俘获二十多个俘虏及其携带的武器等。 经突击审讯,意外得知,这批敌人为首的竟是原籍射阳的国民党少将、大汉奸陈光寒。陈光寒带领一帮随从从上海乘船妄图从海路逃亡青岛,没想到遇风浪搁浅海滩,最终没有逃脱人民的惩罚。 陈光寒被俘后,交由其家乡射阳县群众公审,这个血债累累的大汉奸最后被执行枪决。 1946年,蒋介石背信弃义,撕毁停战协议重开内战,大举向解放区进攻。1947年春,华东野战军七战七捷后北撤山东经过滨海时,时任滨海县县长韩培信发动群众支援大军北撤,几天内筹集了15万斤玉米,解决了华野一纵军粮的燃眉之急。大军北撤时,要在滨海留下一千多名伤病员。韩培信接到这项任务后,立刻布置撤伤病员安排到可靠的地方干部和群众家里,掩护起来,精心调养,确保万无一失,解除了大军北撤的后顾之忧。后来这批伤病员痊愈后陆续安全返回部队。 1948年春,苏中工委、苏中军区和华野决定把响水口拿下.彻底消灭长期盘踞在这里的顽军徐继泰部队。当时韩培信带领地方武装,配合华野十一纵队打响了响水战斗。战斗胜利结束后,韩培信以滨海县长身份带队入城,出布告安抚群众,从此滨海全境解放。这时,韩培信方回家探望抚养他的叔婶和父老乡亲。 1948年10月,滨海县委接到上级通知,要他们组织一支两千多人的支前纵队支援淮海战役。由韩培信亲自担任支前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率领这支由担架队、小车队组成的铁流,源源不断地将粮草、弹药运往前线,将战场上的伤员抬回后方。他们冒着严寒,顶着飞机的轰炸扫射,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战役结束后,总前委和地委表彰滨海县为支前模范县,授予韩培信一面奖旗,同时奖励他一条缴获的美军毛毯、一条骆驼牌香烟。 支前总结大会授奖仪式结束后,韩培信回到滨海,被任命为代理县委书记,仍兼县长。韩培信亲自去安抚在支前中牺牲的民工家属,追认那些牺牲的同志为革命烈土,召开庆功大会,向广大群众介绍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发动群众发展生产,准备大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南 下 以 后 大军南下在即,接管江南急需一批干部,韩培信主动要求随军南下,地委同意并指示由他在滨海抽调一批干部;在指定时间内赶到南通白蒲镇集中。在这里,华中二委组建了苏州地委和所辖各县领导班子。滨海的干部被分配到常熟县。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节节前进,百万雄师胜利渡过长江。韩培信和他带来的干部随军到达常熟,参加接管政权。韩培信先任常熟县、市军管会秘书长,后任常熟县副县长兼副市长、县长兼市长。 在接管常熟的过程中,他们一手抓组建县委、县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班子,整顿社会秩序、安定人心,宣传共产党的各项政策;一手抓剿匪肃特,清理旧社会的残渣余孽,整顿市场,建立人民政府的工作机制,组织物资支援上海战役,工作进展顺利。 土地改革开始后,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散布“江南无地主”、“江南无恶霸”和“江南地主不剥削”的“三无”论,蒙蔽、欺骗群众,对抗土改。针对这种情况,韩培信和县委书记一起选择梅李乡蹲点调查,宣传发动群众。他们了解到梅李一带有两个恶霸,一个叫赵培芝、一个叫张慕芳。这两个大恶霸横行乡里,抢夺土地,欺男霸女,恶贯满盈。在摸清罪证、充分发动群众的基础上,韩培信主持召开了两万多人的群众大会,当受苦群众痛哭流涕控诉恶霸强占他的土地、抢走他独养女儿时,全场群情激愤。经过这场斗争,群众觉悟空前提高。那些散布所谓“三无”论者,顿时失去了市场。大会后,根据公审,枪毙了恶霸地主赵培芝,全县土改顺利完成。 1952年6月,韩培信任常熟县委书记、苏州地委常委。1953年5月,任苏州地委副书记兼苏州专员公署专员,不久又任苏州地委书记兼军分区第一政委。 国家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以后,苏州市有些人对这一政策不满,向时任政务院副总理黄炎培写信,反映统购统销有问题、地方干部执行政策有偏差,有强迫命令作风。黄炎培接信后向毛泽东主席汇报,要求到苏州地区视察,毛泽东主席同意了黄炎培的请求,并让陈云通知韩培信做好准备。当黄炎培到达苏州后,韩培信在事先认真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反映的问题作了实事求是的汇报,对基层干部在执行统购统销政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动承担了领导责任。黄炎培听了韩培信的汇报后表示满意。回京后又向毛主席作了汇报,并说:苏州地区的工作不错,那位地委书记很了解下面的情况,他很精明,群众来信中反映的问题,他都做了回答。从那以后,陈云每见到韩培信,总是幽默地说:“你是韩信加个培。”
调 任 省 委 1958年初,韩培信调任江苏省委组织部任副部长。不久,任省委副秘书长,协助省委常务书记刘顺元分管农业。 1960年,韩培信调任省委农工部长、省委委员。此间,他出席了中央在广州召开的工作会议,参加了研究修改《农业六十条》的工作,参与组织领导了全省大规模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维修了江海湖堤,疏通京杭大运河江苏段,对淮河进行治理,建设入江水道和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大搞小型农田水利,在山区和五陵地区修建了一批水库。全省“文革”前水利基础设施投入超百亿元。大部分农田建成为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田。 江苏省委常委、秘书长宫维桢离开江苏后,韩培信任代理秘书长。全国开展“四清”运动后,韩培信兼任省委“四清”运动办公室主任。 1963年5月,韩培信随省委书记江渭清去杭州参加毛泽东主席召集的小型会议,研究制订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文件。 1966年“文革”动乱开始后,韩培信排除干扰,竭尽所能,采取措施保护了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保护了文物古迹。1970年5月,韩培信被解放出来,分配到扬州地区任革委会主任。1975年任扬州地委书记,同年10月调任江苏省委常委、省革委会副主任。
供 职 京 畿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韩培信被调北京工作,任国家轻工业部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分管干部和外事工作。 在部党组的领导下,韩培信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首先大刀阔斧狠抓了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通过深入揭批“四人帮”迫害革命干部的罪行,清除派性,增强团结,使轻工业部的一大批靠边站的干部重返工作岗位。并为宋乃德、胡明等一批蒙冤致死的干部恢复名誉、平反昭雪。 在轻工业部的五年中,韩培信除了抓分部建设、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解放干部、调整机构等工作外,又抓了恢复轻工业部的生产建设和科技教育工作,组织了大量轻工精品如刺绣、文房四宝、中国画出国展出,获得成功;引进国外先进印刷设备、出版《中国轻工》杂志;筹建了工艺美术馆;组织轻工部各专业的科学技术研究会,编写出版一批轻工教材。轻工业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产、科研、教学全面繁荣的局面。
主 政 江 苏 1980年,韩培信调回江苏,先后任代省长、省长。韩培信回江苏后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发展经济,使全省人民都富裕起来。他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以无锡东亭镇为试点,依托上海、苏州、无锡大工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使苏南农村的生产模式起了根本的变化。他一个个工厂去考察,从中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农业为基础,城市工业为中心,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建设小城镇,使江苏人民全面富裕起来的发展思路。经省委常委讨论同意,专门在常州召开了小城镇建设会议,建立组织,加强领导,创造了闻名全国的苏南模式,江苏快速发展的乡镇企业曾被邓小平同志高度评价为“异军突起”。 1983年韩培信任省委书记后,亲自主持制定了十年内使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全省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积极提高苏南,加快发展苏北”的区域战略方针。 为了“积极提高苏南”,韩培信总结推广无锡堰桥乡对乡镇企业实行“一包三改”的做法和经验,在全省和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他向省委和省财经部门建议,为了促进乡镇企业扩大再生产,除按规定执行对乡镇企业实行的优惠政策外,应分别情况给予免税和确定分配与积累的比例,积极支持乡镇企业大发展、快发展,这一举措在全省推开。他长期以华西村为点,总结推广把乡镇企业做大做强,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的经验。他大力支持苏南接轨上海,打破地区封锁,实行区域共同发展。他大力推动乡镇企业引进外资、引进技术,开拓国际市场。 为了“加快发展苏北”,他连续多年,每年发动千名省级机关干部到苏北挂职帮助工作,并让自己的儿子带头首批下派滨海,去建设金八滩,了却黄克诚师长的宿愿。 从1985年起,韩培信组织推动苏南经济发达县与苏北13个贫困县对口支援、挂钩协作。以后又发动有经济实力的省级机关、国营企业对13个县实行定点帮扶,并在财政、税收、交通、贷款、干部培训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政策倾斜。由于省委、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苏北的经济面貌在短短的几年内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韩培信在江苏省委书记任内,还处理过一些重大的突发事件,表现了他坚强的党性和丰富的工作经验。 1988年春天,南京发生了一起非洲留学生闹事的涉外事件。当时河海大学一些非洲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在联欢舞会上,调戏中国女学生,与中国学生发生冲突。双方都有人受伤,学校进行了处理。但这批非洲留学生以在南京没有人身保障为由,集中六十多人在南京火车站强行扒火车要上北京请愿。省委、省政府请所在国的大使做工作也不行,从而诱发了南京各大学学生上万人上街游行,要求迅速处理这批留学生。韩培信和有关方面领导一连几天几夜想方设法做工作,亦未奏效。紧接着,又有18000名南京大学生集合,分两路向火车站进发,准备揪回非洲留学生。事态十分严重,流血事件一触即发。韩培信在紧急请示国务院领导同意后,采取果断措施,调集公安武警便衣,采取三人带一人上车的办法,迅速将这批非洲留学生强制带离现场,从而避免了一起恶性事件的发生。事后,对带头闹事的非洲留学生进行拘留审查、批评教育, 团结了大多数非洲留学生,平息了风波。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妥善处理,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表扬和非洲留学生所在国的肯定。 1990年,韩培信任省人大常委会主任,1993年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1998年3月离职休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