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一行近日走进响水,只见雨后的西兰花种植基地内,肥绿的菜苗打起了精神。大面积广种西兰花,在响水多少显得有些“洋气”。不同于传统的蔬菜种植,西兰花长在一大片农田里,待到成熟期,一眼望去五颜六色的,亦花亦菜,菜地成了缤纷多姿的花田。 西兰花可观的经济效益,让响水农民找到了一条脱贫攻坚的现实路径。“上一季西兰花每亩地含成本,收益在7000元左右,比种传统大路货来钱更快,挣得更多。”当地西兰花种植大户张森鞋子上沾满尘泥,言语中却难掩兴奋。几年前,张森开始种植西兰花,如今扩展到2000亩地,给周边群众带来了就业机会。收获的季节,张森的田头需要300多名村民来帮忙。他把机会更多留给村里建档立卡的低收入农户。“每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最少可以获得100元报酬,按一个收获期50天计算,低收入农户就能实现增收5000元。”张森说。 一棵西兰花,带给低收入农户的是沉甸甸的希望。42岁的张秀海在多年前的一次意外中受伤,从此丧失劳动能力。一家五口,家中还有一个先天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女儿,这个因病致贫的家庭期盼着能早日走出生活的阴霾。张森将张秀海聘为种植基地的管理员,专门负责农忙时送水送料等轻体力的后勤工作,年工资6万元。“自从有了这份工作,日子不再那么难了。”张秀海在种植基地干了四五年,靠着这份实实在在的收入不仅解决了一家人的生计问题,而且对生活重燃信心。 与张秀海在种植大户处打工不同,南河镇低收入农户罗会兵依靠政府扶贫项目自己种植西兰花。“第一年,政府给我3个扶贫大棚,赚了1万多元,第二年扩大到7个棚,利润达2万元。2017年,种植规模再翻倍,达到13个大棚,纯收入5万元。”说起这些,罗会兵深有感触,“以前,去小店赊包烟,人家都不愿意。过去不会挣钱,没想到现在70岁了却还能赚钱。”如今,罗会兵承包了23亩地,年纯收入近10万元。今年政府还免费补给他1.6万株苗,为他节约成本3000元。 在万洋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西兰花加工直接吸纳周边35户低收入农户进入生产线务工,每户年可增收2万元。 为何选择西兰花作为扶贫项目?响水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罗玉刚说,2015年,一家日本企业想来南河镇租地7000亩种植西兰花,虽然对方不愿透露过多的信息,但罗玉刚还是嗅到了商机。最后,在租出一部分土地给对方的同时,南河镇也启动了西兰花种植。2016年,西兰花的市场价每斤将近5元,带动了更多农户种植。如今,响水县西兰花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一跃成为“全国西兰花生产第一县”“中国西兰花之乡”。 作为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三五”期间全省12个重点帮扶县之一,响水县共有低收入户17672户50986人,省定经济薄弱村22个。截至去年年底,响水县累计脱贫1.4万户4.3万人,而西兰花的规模化推广种植,让更多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记者 卞小燕
|